窗外下着雨,这场雨貌似从半夜就开始,曾把我从睡梦中摇醒。
书本还摊放在床上,很难把它塞到脑子里,年纪越大就越没冲劲。
不知道这场试考来作甚,完全是一时兴起报了个名,然后就开始自我折磨,在必须学习和不愿学习中拉锯。
本来过不过得了这一场试也完全没关系,一直有好多安慰的例子,比如极少能一次过关的,比如大家都不怎么看书。
可是人有时候就爱钻牛角尖,总爱把结果与过程结合起来认定。
比如刻苦的学习然后过不了你就会原谅自己,但如果不好好看书又过不了,就会愧疚不已。其结果不都一样过不了么?
然后我发现我的考试观已经跟眼下的考试观完全不一样,这又刚好要提到结果。只要能考的过,什么过程都可以很阳光。
原来考者与被考者不过都是在玩一场制度游戏,与自身水平可以有关系,但没有必然联系。
好吧我承认我只是为自己的不看书找理由。
考试前总会觉得有好多事情要做。
要去策划一场行走,要把游记写成流水帐,要看几本有意义的书籍(不包括要考试的书),要无所事事的吃点小酒看几场电影。
然后一看到渐渐逼近的考试日期,就把行动时间统统改成考试后,我明白考试前或是后做这些事情,丝毫不会影响考试结果,
只不过在心理上会稍好过一些,你瞧,我并没有在考试前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哦。
反正外面下着雨,这场春雨还可以多下几天,这样我才不会觉得浪费了这春光,
否则外面阳光灿烂,而我又必须抱着书两眼发呆,既浪费了阳光,又没能考过,那不更是竹篮打水?
好吧,不管会不会过,我宁愿相信这几天是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机缘。
即便不看书,也好好的品尝这一场春雨,调整内心,接纳自己。
这样的话,我是不是可以原谅自己散漫的学习态度?
评论